网站最新公告
分类导航
超级搜索
栏    目  
类    别  
关键词  
 站内搜索   网络搜索
  
热点文章
版权申明
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。
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,请尽快与本站联系!
 查看方式: 查看:[ 大字 中字 小字 ]
专访陈香梅:听陈香梅谈人生、政治、写作
来源: 李依凌國際中文網 作者:匿名 发表日期: 2010/2/6 12:15:17 阅读次数: 7511 查看权限: 普通文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听陈香梅谈人生、政治、写作

 

    作为中国《青年与社会》的特约记者,我20097月份专程从纽约驱车前往美国首都华盛顿,专访了赋有传奇色彩的陈香梅女士。我与陈香梅女士很熟,我称她为“香梅妈妈”。陈女士已年高八十有四,但是精神矍铄,每天与年轻人一样坚持工作。她思维敏捷,思路清晰,完全不像是一位耄耋老人。陈女士与笔者晤谈了近一个小时,无所不谈,没有避讳。陈香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笑容可掬,看不出有半点倦容。访谈结束时,陈香梅女士欣然提笔,为《青年与社会》读者题辞加勉:“健康、快乐,多多读书”。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。

 

问:您今年高寿84。但看您身体、精神特别的好,每一次我过来看您,都会觉得特别的亲切。很多读者、朋友都关心您,想知道您是怎样保持这种健康的身体的以及乐观向上的心态的?我知道您还在工作,您还是周一到周五的工作吗?几点到几点?

陈:是,周一到周五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吧。

问:那您觉得精力上能不能吃得消吗?

陈:还可以吧。自我感觉还不错。

问:在饮食方面您有什么样的注意吗?

陈:随遇而安,没有特别注意。

:平常吃中餐还是西餐?

答:两样都有。我既吃素菜,也吃一些肉,中餐和西餐大概一样一半吧。

问:您现在还在天天忙碌,真是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请问,最近您大部分是在忙些什么呢?

答:多半都是在写作了,有些时候就去演讲。

问:我上一次来采访您的时候,您说每天来跳两百下的空绳,现在还在坚持吗?

答:现在还在跳,只是次数有所减少,还跳五十下。跳绳让人感觉还不错,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。

问:众所周知,二战期间,您在云南生活、工作了几年,能否谈一谈当时云南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?

答:我当初到云南时,还比较年轻,所以在云南工作可以说是我第一份工作吧。在那个时候生活相当艰苦的,大家有难同当,苦在一起,也无所谓了。云南昆明这个地方气候很好,人也很好,所以虽然条件很艰苦,但是我工作非常愉快。可以说,那是一段令人记忆深刻,终生难忘的日子。

问:大理您去过吗?大理对您的印象是怎么样一个印象呢?

答:大理我去过,大理这个地方很不错吧,大理花好啊,特别是兰花,很有名气啊。

问:今天我是代表中国的《青年与社会》杂志来采访您老的。顾名思义,这个杂志的大部分的读者都是青年朋友们。那能否请您对青年朋友们说几句话,对他们有些什么建议?或者是对于他们的爱情、家庭、和事业有什么很好的建议?

陈:现在的年轻人要做的事很多,并且很多的事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,很不容易,所以一定要一副健康的体魄,心理要健全,能够应付各方面的挑战。在纷繁复杂的21世纪社会里,青年人既要能工作好,生活得好,要有所成就,很不容易,心理素质一定要的,一定要非常坚强。虽然时代变了,但是勤奋还是必须的,中国人说天道酬勤嘛;书也是要读的,而且要多读,多读书没有坏处。读了书之后,要多训练自己,多多历练,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。

问:您的人生可谓多姿多彩,报刊、杂志、您的书里都讲了不少,我也读了很多,可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就是在您人生当中鲜为人知的精彩的故事?能否与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下您的人生哲学?

答:怎么说呢,我的故事的确很多,该讲的都讲过了,都讲透了。不过,我觉得我一路走来,酸甜苦辣都尝过,我觉得人生最要紧就是要有朋友,有知心朋友什么事情都有人分享,支持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,一辈子走过来,也有很多好朋友。这些朋友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,我们互相鼓励,帮助。所以,交几个好朋友,这一点我觉得在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,这样人生也不会太寂寞了。

 

问:当初您是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进入了美国政界,而且打破成功玻璃天花板,开创亚裔在美从政先河,成就有目共睹。三十多年来从肯尼迪到克林顿,先后有八位总统对您都是委以重任。能谈谈您在美国政治中心的经历吗?

答:华盛顿的确是美国的政治中心,我因为工作和生活在这里,所以美国政界重量级人物,从各届总统、部长到国会议员我都认识。能身处美国政治中心,与不同人的打交道,影响他们也受他们的影响,我觉得相当幸运。在这个中心,我能够有很多机会来训练自己,学习他人的长处。

 

问:在与您有交往的八任总统当中,您认为他们各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吗?谁给您的印象最深?您对谁的影响最大?与谁的交往最密切?

答:肯尼迪总统年轻有为,风度翩翩,给人印象深刻。论私人关系,与我关系最密切的首推里根总统,他在当加州州长时,我们就认识,说起来,时间算很长远,算是老朋友了。能与美国八位总统交往,并能在某些方面对他们有所影响,我觉得我自己非常幸运。

 

:您与海峡两岸关系都很好,两岸的领导您都接触过,当年邓小平当年接见美国参议员代表团时曾说过:美国有100个参议员,但是只有一个陈香梅,她应该坐第一个座位。邓公对您的评价可见一斑。

您现在还经常穿梭于两岸之间,两岸领导都对您非常礼遇。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见证人,您是怎样看待目前的两岸关系的?您认为马英九上任以来对推进两岸关系作了什么样的事?您怎样看两岸统一的问题?

答:谈到马英九,我觉得这个人年轻有为、做事情很认真,很有魄力台湾人民能够选择他来领导台湾是非常幸运的,我也曾在台湾与马英九也多次见面,对他印象不错。他上台后,在台湾与大陆展开了非常良性的互动,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。

 

问:您与两岸高层都有接触,两岸高层对您有非常高的评价,比如前面提到的邓小平。请您谈谈对两岸高层领导的印象和对他们的评价。

答:我觉得邓小平这个人非常了不起,非常有魄力,非常有智慧,我和他见面很多次,感觉每次谈话,他对时局都有很高深的见解。至于台湾方面的现任领导人马英九,我认为他也为台湾做了很多事情,很不错。在推动两岸互动上,也做了不少事,我相信,在两岸领导人的携手推动下,两岸互相合作上会大有所为的。

 

问:请您谈谈近期在促进两岸关系方面做的事情。

答:因为常常往来于美中之间,有机会在两岸跟领导见面,希望促成两岸互相合作方面做一点事情,有一点成就,我也觉得非常高兴,也非常自豪。希望今后两岸能够继续加大合作,不光是经济上,还有其它方面,比如文化方面啦,艺术方面啦等等,这样两岸的老百姓就有福了。

 

问:请您谈谈您的感情生活。您在1947年与陈纳德先生结婚,两个人享受了十年的恩爱时光。1957年陈纳德将军病去世后,你未再结婚。有报道说,你是一直坚称您与陈纳德将军的这十年是生死相爱的十年,刻骨铭心的十年,是这样吗?陈将军这边有没有鲜为人知的事情和可以跟我们的读者分享的?

答:我和陈纳德将军共同生活了十年,他比我大很多。他也可以既是我的丈夫,又是我的朋友,也是我的老师。两人能相互谦让,举案齐眉,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。与他生活的时光非常短暂,但是我觉得我非常幸福。

 

问:十年光阴一恍就过了,之后您就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华盛顿独立生活,一边从政,一边写作,闯出了一片辉煌,有今天这么一个崇高地位,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,非常不容易。您的名字永远跟陈纳德将军连在一起。在您的生活当中,您愿意别人称您为陈纳德夫人还是陈香梅女士?

答:我还是希望人们称我“陈香梅”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是比较独往独来,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。

 

问:您在进入美国政界的时候正是孩子们成长的时候,您是怎样来协调孩子们的教育和您从政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的呢?

答:说实话,如何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古今如此,中外同理。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把时间分配好,一部分分给孩子,一部分留给自己。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啊。我是各方面追求独立的人,要做到恰如其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,确实太容易。那么怎么样协调时间呢?比如说是我在工作的时候,小孩谁来看管呢,又怎么教育呢?一般来说,在家里的时候,我会抽时间接触她们,教导她们。到了工作的时候,我自己工作了,他们也上学了。所以在这方面,还算可以应付。

 

问:孩子们会不会不理解你给她们的时间太少?觉得您跟她们的沟通不够?

答:的确,孩子们有时候当然不理解,不过,不管怎么讲呢,总算撑过来。两个孩子都已成才,这令我很欣慰。两个孩子都有很不错的工作了,一个已经当了教授了。

 

问:您认为中美联姻,会不会因为个性上有差异造成很难生活?现在在中美联姻的例子俯拾即是,有不少家庭是幸福的,但是也有很多触礁的。在这方面,作为一个过来人,您有些什么的建议和帮助呢?

答:作为中外联姻的当事人,既然你们选择了走这条路,双方就要互相了解,相互谦让。因为民族的不同,文化和习惯的差异,所以双方要更主动地沟通,求同存异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这非常重要。

 

问:您如何看待您的一生?您的人生哲理是什么?

答:我一生可以说都是很努力的,很勤快的。读书时勤奋、工作时努力。我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,都应该勤快、努力,学习如此,工作也如此,就是要勤奋,不能偷懒。学习和工作有没有什么捷径方法?我认为没有什么捷径的,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:书山有路勤为径,勤奋就是路径,但是没有捷径,学习没捷径,而且没有终点,所以要常年努力地学。要常年努力,不断奋斗。到现在我还是笔耕不戳,一直在写作。只不过,我还是以传统的爬格子方式写作,而不是用电脑。电脑可以说我很少用,上网聊天,更是没有的事,那是年轻人的事,这方面我真的不太行。

 

问:您的作品我读过很多,比《往事知多少》、《留云借月》、《一千个春天》、《陈香梅的散文与诗》等,还有很多其他作品,加起来都有四十多部快五十部了,可谓汗牛充栋了。在您众多的作品当中您最满意哪一部呢?为什么?

答:《一千个春秋》是用英文写的,然后再用中文又写了一遍,所以这个我花在这部作品心血比较多。所以有人说我比较偏爱这部作品,这是读者的一厢情愿的猜测。我自己其实对我的作品都喜欢,谈不上更喜欢哪一部,或者更满意哪一部。

 

问:我知道您现在还闲不住,到处去演讲,而且还要在两岸间穿梭,非常忙碌,那您是怎么样能够协调创作与出外公干的关系的?您是怎么样来把这两这很好地接合在一起的?

答:我每天上班就是写作,累了就睡觉,办公室比较安静,累了我可以在办公室眯瞪一会儿。写作基本上是在办公室里完成的,外出应酬、交际也是人生的一部分。不过,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写作上。

 

问: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好书的生命是无限的,会流芳百世的,您希望后人是怎么样来评价您的作品?

答:这个很难讲了。中国人常说:“萝卜青菜,各有所爱”。不过,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欣赏我的东西,能够有共鸣,这就足够了,有共鸣就是好事。

 

问:对于爱好写作的朋友您有什么样的忠告和建议?

答:我觉得爱好写作的人应该多读书,勤练笔,多写作,多训练自己,多研究人家的作品,这样才会有进步。

 

问:如果人生分少年时期、青年时期、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四个不同的阶段,您认为这四个阶段应该看您的什么书,从中吸取经验教训?

答:我的书写的很多,每一本都是不同的,所以我觉得不能说是特别好,哪一本不好,反正不同的经验、题材都是不同的、希望读者们都喜欢。

 

问:您说过您现在也要看很多书,请问您经常是喜欢看什么样的书?

答:我很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,中外历史都有,还有名人的传记。

 

问:您从事文学创作已经超过半个世纪,是一位多产的作家。请问写作有无技巧可归纳?

答:我从小上学的时候喜欢读书,喜欢作文,喜欢写作。那么写作有没有技巧可学和归纳呢?我觉得写作技巧就是多写,勤写,先说去研究其他人的作品,然后自己不断努力去写,这样才会有进步。在写作方面要想成功,一定要多体验生活,勤动笔,不是有这句话吗: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。就是讲读书与体验生活同样重要。写作有什么技巧可遵循呢?我想“写作技巧”这个东西是很难一句话讲清楚的,也很难遵循的。写作,关键是自己要勤快,要多写,也要研究人家的成果,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,有甚么地方是可供借鉴的,这一定是没错的。如果这是技巧的话,就算吧。

 

问:很多作家在一进入写作的时候就忘我了,忘了吃,忘了睡,忘了一切,这样对身体还是有一些伤害,您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?

答:我觉得没有什么。有灵感时候一气呵成去写,没有灵感时候,就不写。我写作时是否会废寝忘食,我想我还是能平衡的,并没有走极端。

 

问:可不可以跟我们讲一下您从性格上讲是什么样的人?开朗?乐观?含蓄?幽默?坚强?这一性格对您的写作有没有影响?

答:很难一言以蔽之。可以说,我这个人比较乐观,也比较开朗,我觉得我的性格对我的写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。

 

问:作为文坛前辈,您对新手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心得?

答:写作一定要有耐心,要静得下心来,要耐得住寂寞,要能够不断地去历练自己。写作新手一定要不断地努力,不断地读书,研究人家是怎么样成为一个好作家的,怎么样写出一本本好书来的。

 

问:您对扶持海外年轻作家方面,非常热心的,不遗余力,比如您为我的新书《我圆梦我梦.流水》写序,就是一个例子。我觉得你像妈妈一样的,我对别人也是这么说,您非常慈祥,一点架子都没有。在其它年轻人方面你有过什么样的建议吗?

答:年轻作家我都是不断地鼓励他们的,希望他们努力不断地历练去自己,不断地去写,多读书,勤动笔。不要说年轻人,就是我到了这把年纪了,还在不断地写,各方面的东西都有,政治方面的,时事方面、社会方面的。

 

问:您是否认为进入写作创作最佳状态是非常幸福的状态?

答:是的,我自己感觉是这样的,别的作家感觉也应该如此吧。

 

问:下一步,您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吗?

答:也没有什么太多太具体的打算,反正就是写作,然后是接受访问,回答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,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参考。我也不断接待老朋友来探访,给我自己生活也凭添乐趣,孔子不是说吗,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,我是很喜欢朋友的人。
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图片说明:

1.          陈香梅很欢香港画家赠送的这幅肖像画,把它挂在办公室正中央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陈香梅办公室一角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陈香梅很喜欢画家赠送给她的这幅上海风光图。

4.          读书是陈香梅终生爱好。

5.          接受本社特约记者李依凌访谈,谈笑风生。

6.          接受本社特约记者李依凌访谈,侃侃而谈。

7.          若有所思。

8.          为《社会与青年》杂志社读者题词:健康,快乐,常常读书。

(特约摄影:李建伟)

上一篇:山川依舊 人情更美――專訪雲南大理州委書記劉明
下一篇:没有下一条记录
【公共评论】 发表评论
评论加载中...
[共0条]【相关新闻】
 暂 无 相 关 内 容
[共0条]【相关软件】
 暂 无 相 关 内 容